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特别报道 > 正文

北大报告:中国1%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财产(2)

来源: 人民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家庭医疗保健支出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

根据报告,我国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1%,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医疗保健支出比重。相比2010年,2012年的家庭医疗支出绝对值升高,但医疗负担(即医疗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却有所减轻。经济发展水平与医疗支出有密切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家庭人均医疗支出越高,意味着这些地区的居民医疗消费能力更强、投入更多;但同时,这些省份的家庭医疗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却较低,说明这些地区医疗负担相对较轻。城乡家庭的医疗支出与负担差异较大。城镇家庭在人均医疗支出、住院费用上均高于农村家庭,但在家庭医疗支出比重、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住院自付费用、住院自付比例上均低于农村家庭。

报告分析,从家庭特征上看,与低收入家庭相比,高收入家庭的医疗支出比重、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住院自付比例更低;老年人家庭的家庭人均医疗支出最高,其医疗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也最高,这意味着老年人家庭面临着更大的医疗负担。医疗负担影响家庭的生活水平。医疗支出比重越高,家庭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越高。医疗负担对低收入家庭的打击尤其严重,与家中无人住院的情况相比,家中有人住院会使低收入家庭医疗支出发生率的上升更为明显,由此增加其致贫的可能性。

家庭资产对个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

报告指出,中国居民总体生活满意度呈中等偏上,主观本地社会地位呈中等偏下。家庭资产(如住房及汽车的拥有)对个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社会地位影响显著;独立于家庭资产之外,个人收入水平也影响着生活满意度和主观社会地位,且主观收入水平比客观收入水平更重要:无论客观上富有与否,对个人收入地位主观评价更高的人(即主观上认为自己富有的人)其生活满意度越高、个人社会地位的评价也越高。高收入人群的评价标准较高,这可能部分导致对其主观收入的总体评价水平偏低,并且与他们的实际客观收入相关性不高。除个人收入外,家庭相对收入高的人群其生活满意度及主观社会地位较高,且家庭收入对女性的影响力要大于对男性的影响力。

据该报告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千人计划学者谢宇教授介绍,综合来看,《中国民生发展报告 2014》展现了一个持续发展的中国——伴随着经济改革,中国家庭的财富在迅速积累,中国家庭的消费水平、结构和质量的变化日新月异,家庭经营与自雇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它也展现了一个不平等的中国——城镇与农村、不同区域在房产、消费模式、医疗资源投入上的差异仍非常显著。体制内与体制外家庭在财富水平、财富的增长幅度、消费模式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平等。但是,它还展现了一个逐渐改善和调整的中国——住房困难、医疗负担问题在逐渐改善。

谢宇介绍,财富不平等及其相关的经济不平等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它是许多社会矛盾的根源,而且财富不平等具有自我强化的作用,即可能出现“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的恶性循环。因此,学术界有必要关注和深入研究财富不平等问题。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