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Studio 8的收购,观察人士欣喜的是,中国资本已经开始逐渐在顶尖的好莱坞电影工业市场中,建立起自己的力量。
将时间轴往回拨,中国资本追逐好莱坞的历史虽然不长,但力度并不弱。2005年,中国电影集团、华纳兄弟公司和横店集团共同投资成立的中影华纳横店合资公司,是史上首家中外合资的电影娱乐公司。之后,华谊兄弟与传奇娱乐、华夏电影与Relativity Media影业、SMG和梦工厂动画等公司纷纷“联姻”,各种“亦中亦美”的合作影片也已经或即将登陆大荧幕。
2012年,大连万达选择的是进军美国院线市场,并参与到好莱坞电影工业之中。当时,他们与美国AMC公司签署并购协议。另外,大连万达此前宣布,集团全资投拍的好莱坞电影《Southpaw》将于6月16日在美国匹兹堡正式开机,有望于2015年春公映。
艺恩咨询副总裁侯涛对媒体称,中国电影目前正在高速发展,很多大型的影视传媒公司都有走向海外发展的规划,“对他们而言,与好莱坞合作正当其时”。此前,已经有很多与好莱坞合作的方式和项目,现在股权合作的方式增多,“有助于与好莱坞捆绑更加紧密”。
观察人士还认为,相较前几年,中国资本的进步是,想要的不仅是好莱坞公司的股权,更想通过电影和相关的品牌,分享其中的资本盛宴。
包括私募基金在内的各路资本,是好莱坞电影工业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2005年至2006年,私募Gun Hill Road就分别向索尼和环球提供7.5亿美元和5.15亿美元,Magic Films投资给迪士尼5.05亿美元。这样,实际上又从资本层面推动了电影业的进一步发展。
美林美银早前的一项研究报告就显示,在适当的财务杠杆结构下,基金的平均回报率超过20%,同时,电影回报和宏观经济、股市的关联性较小,对基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对于电影公司和从业者来说,影片融资一般是无追索权的,“当影片无法成功时,投资人不能向母公司追索,所以制片人也通常会借助外来资金制片”。
周敏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好莱坞电影公司期待中国资本,不仅是为了资金,更是为了进一步在“极具潜力”的中国电影市场“挖掘宝藏”。
《2014-2018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报告称,到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预计将从2013年的31.3亿美元增至59亿美元,涨幅88%。事实上,中国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也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此外,好莱坞公司对中国的另一层算盘在于——一直以来,外国电影进入中国都要受到广电总局进口影片配额的限制。从2012年起,这个数字大致维持在每年30部左右。但要绕开广电总局进口影片配额限制,只有采取合拍片的合作方法。这也是促使许多好莱坞公司追逐中国资本,希望让影片打上“合拍”烙印的原因。
文化输出难
不过,周敏告诉记者,中国和好莱坞合作拍摄电影,目前来看还是会有不少困难。一方面,从创意角度看,双方具有巨大的文化差异,拍出的电影既要有真材实料的中国元素,又要符合美国观众的口味,需要兼顾的东西很多。另一方面,从合作模式看,中“坞”在某些行业标准层面,如预算、时间进度等细节难以完美地契合。中“坞”资本的结晶——合拍片究竟能走多远,目前还得“打一个问号”。
正如圈内人士所感慨的,资本进军易,但想要真正地在好莱坞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似乎还比较难。
事实上,中国文化输出好莱坞这条道路,确实走得挺艰辛。早期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与其说是中国元素,不如说是一些单一零碎的符号。比如,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亚裔影星的黄柳霜,她在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好莱坞影片中不断扮演同一种类型的东方女性角色——神秘的、柔弱的、被白人拯救的女人。黄柳霜自己最终也因为厌倦了扮演同类角色而选择离开好莱坞。
然而,如今想让中国文化大规模席卷好莱坞,或引起美国观众共鸣喜爱,依然不甚乐观。记者联系了几位在洛杉矶和波士顿工作的中国人,她们均向记者表示身边的美国人“完全不懂”中国电影,有的连“章子怡是谁,也不完全知道”。
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惨淡票房也从侧面印证了以上说法。据媒体报道,2012年全年共有75部国产片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仅为10.63亿元,相比于2011年的20.46亿元下滑了近一半,与2010年的35.17亿元相比更是不断下降。在国内创造12.4亿元票房奇迹的《泰囧》在北美第一天票房不到1万美元。
导演闫海笑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中国文化不是想输出就能输出的,因为中西文化有着较大的隔阂。基本上美国人感兴趣的中国元素,早年间就是一些拳脚片或者武打片,而这些元素在近几年也褪色不少。无论是输出中国电影还是通过合拍等方式让中国明星“露脸”,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这一情况。中国电影大可不必太“上赶子”攀好莱坞这门亲。
周敏还告诉记者,有的中国企业家投资美国院线公司或者参与好莱坞大片制作,只是单纯从商业角度考虑,并不是为了传播中国文化。要让中国元素借着资本西行渗透好莱坞市场,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资本需要的不仅是“鱼”,更要学会“渔”,掌握了好莱坞的技巧、卖点及真正的市场需求,才能将中国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击中好莱坞电影工业和消费者的真正需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