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严重沙化土地面积山西省15年减少44%

来源: 山西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绵延伸展的绿化通道、浩瀚无边的大片造林、纵横交织的农田林网……如今走在大同怀仁县金沙滩30万亩治沙造林工程区内,绿色的画卷代替了以往茫茫的戈壁。每年的6月17日是联合国指定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省作为荒漠化地带的中南边缘,近年来土地沙化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从2000年至今,我省主要的北部荒漠化地带严重沙化土地面积减少44%。

我省是我国荒漠化发生范围的中南边缘,呈半岛状和岛状分布,总体走向由中部盆地区向西北部山地丘陵区延伸,涉及大同、朔州、忻州、太原、吕梁、晋中等市的40多个县(市区)。荒漠化也是我省面临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近年来我省在治理风沙和防治荒漠化方面不断加强投入,目前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

如今,我省沙化区植被数量大幅增加。在通往北京的大同、阳高、天镇等县主要风沙道、京大高速两侧,集中建设了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在朔州市怀仁县、山阴县、朔城区沿洪涛山系建设百万亩连片防护林带;在左云、南郊区和新荣区建设近百万亩的阻沙东进屏障。从2000年至今我省土地沙化得到有效遏制,严重沙化土地面积减少44%。大风日数由2001年的23天减少到近年来的10天左右,沙尘日数减少了34%。

我省始终把造林绿化、防沙治沙作为“一把手”工程,同时各级林业部门以恢复和重建林草植被为中心,因地制宜,区域化规模化地建设了许多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和精品景观工程。此外,我省大力推广符合项目区实际的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在荒漠化区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产业格局。

本报记者 苏景岳 通讯员 景慎好

○链接

联合国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提出的定义是,“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荒漠化是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地区”是指年降雪量与潜在蒸发散量之比在0.05—0.65之间的地区,不包括极区与亚极区。“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一种作用或数种作用结合导致的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的降低或丧失。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