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机中安装一个接线盒,让电机运行与冷却水连锁,确保电机不会因过热而烧毁,就这么一个小发明,就能避免矿井每年数十万元的经济损失。5月7日,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团委表彰了27项青年科技创新项目,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技改,每年能为汾西矿业集团节省500多万元开支。
汾西矿业集团团委书记刘伟自豪地说,团委牵头成立汾西矿业青年科技创新协会后,一线青年工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有了阵地,短短一年,全集团共有18家单位先后申报52项科技创新项目。
这些小技改看似简单,却赢得了在现场的中北大学专家评委“简单的极致”的赞誉。以柳湾煤矿综掘一队曹晓源发明的抽屉式工具柜为例,此前一线工人使用的工具柜都是一个整体的大箱子,所有工具都堆放在里面,工人谁用了也不操心,往往没几天就丢失一件工具。曹晓源经过一个星期的设计、焊接、喷漆、配锁,制作了抽屉式工具柜,分为多个小格,各班的工具由班长负责,班前开锁,班后统计后上锁。一年过去了,综掘二队再没丢失过一件工具。曹晓源是个爱动脑筋的人,采煤机滚筒刀型截齿在日常使用中存在销子成本高、使用周期短的问题,工人们早已见怪不怪,曹晓源却通过对接口的研究改造,寻找到最简单的替代品,降低了销子的成本,减少截齿的丢失,使用半年来,同比降低成本3万元。
“下一步,做大做强青年科技创新协会,将其打造成为团结联系各级各类青年科技人才、发挥青年科技创新龙头作用的青年组织。”刘伟和汾西矿业集团显然尝到了甜头。
本报记者 田建平 本报通讯员 孙梦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