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连起“新蒙商”——全国各地内蒙古商会大调研综述
□本报记者 戴宏
这是一次“以商引商”的新长征;
这是一次创新商会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历时18天,奔波在14个省(区、市)的27个城市间:不是在前往各地内蒙古商会的路上,就是正与各地内蒙古商会人员的座谈,或者是在内蒙古人创办的企业里考察……
跨越黄河、长江的大调研,令身处各地的全国内蒙古商会会员感动;
纵横草原、大海的大走访,对 “以商引商”模式进行了新探索。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在更大范围内联系和凝聚全国蒙商力量,充分发挥外埠内蒙古商会“以商引商”的独特优势,促进跨区域经贸合作与交流,筹备召开全国内蒙古商会联席会暨招商引资大会,4月12日至30日,由全国内蒙古商会联席会牵头,并协同自治区工商联、呼和浩特市工商联组织有关人员组成3个调研组,对34个外埠内蒙古商会进行了深入调研。
在我区,这是对外埠内蒙古商会最集中、最广泛的一次调研。
乡情为媒谋联合
这是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如果没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很难适应这个时代。这是一个“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的时代,如果不了解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就会落后于这个时代。
对外埠内蒙古商会开展调研,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拓宽“以商引商”途径,促进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务实之举。
据了解,目前,全国省级蒙商会有18家,地市级、县级蒙商会约有上百家,内蒙古籍企业约有数万家。
“外埠内蒙古商会这支新生力量,伴随着全国各地商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呈现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态势。”参加调研的自治区总商会副会长、呼和浩特市工商联主席李岳清说,这些企业具有行业分布广、经营项目多、资金实力强等特点,无论是对生产经营,还是科技创新,都有比较强的影响力和拉动力。
他告诉记者,2013年7月,呼和浩特市工商联组成调研组曾对北京等4个省市的内蒙古商会进行了调研,了解商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发现,这些在外省的内蒙古籍企业家特别需要一个全国性的蒙商合作平台。”
而这次调研成果被评为“2013年度全国工商联(商会)‘十大创新 全力推动异地内蒙古商会发展’工作亮点”。
今年年初,在部分内蒙古籍企业家和外埠内蒙古商会的共同倡议下,经过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工商联的协调努力,全国内蒙古商会联席会(呼和浩特)正式注册成立。
此次对全国各地内蒙古商会开展调研,组织各方经过了慎重思考和细致规划。
自治区著名经济学者阿岩表示,对全国各地内蒙古商会开展调研 ,在当前的形势下十分必要。他说,我区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跨省市、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对接和项目引进,迫切需要发挥外埠内蒙古商会的平台和纽带作用,创新招商和合作模式。
全国内蒙古商会联席会名誉会长、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夏日说,此次调研的一个目的是,建立全国内蒙古商会联席会联络机制。“通过传递‘乡情’,有利于增进老乡人脉,增进政府与驻外蒙商的情感,促进商会间的互动交流。同时,谋求全国蒙商发展的新突破,实现全国蒙商的跨地区联合。”
探索招商引资的新渠道和新途径,也是此次调研的重要目的之一。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高海涛说,借助商会信息联络渠道,通过“以商引商”、会员企业引荐等形式,能够有效争取和吸引更多外来投资,进而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集聚效应。
经过细致规划,组织方在蒙商活跃的地区选定了线路,分成3组,深入山东、吉林、海南、山西、广东、云南、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区、市)展开了调研。
无缝对接话合作
调研组每到一处,工作紧张而忙碌。召开座谈会,详细介绍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宣传自治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异地商会发展及招商引资相关政策,宣传家乡巨变和发展前景,特别是迎接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项目情况。与此同时,深入内蒙古商会会员企业考察,与有意向回内蒙古投资的企业家对接。受到各地内蒙古商会及内蒙古籍企业家的欢迎。
“这回,我们对家乡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寻找商机更有针对性了。”山东省内蒙古商会会长孙振华充满感情地对调研组成员说。
天津内蒙古商会会长郭建军说:“全国内蒙古商会联席会(呼和浩特)能够注册,并且把全国蒙商联合起来,谋求大发展,这本身体现了家乡在创新商会管理模式上走进了全国前列。我们十分愿意融入这个团队,为家乡发展、为企业发展助力。”
宣讲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是此次调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让各地内蒙古籍企业家感到耳目一新。
广州市内蒙古商会会长王金琳说:“我们第一次在异地他乡聆听家乡的发展思路,发现有很多商机。商会的会员企业已决定在呼和浩特投资3个项目,参与家乡建设,共同发展。”
云南盐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呼伦贝尔人邢爱民告诉调研组一行,他的企业已经在呼伦贝尔市和赤峰市投资。“我们这些在外创业的内蒙古人始终惦记着家乡的发展,听了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后,进一步坚定了我在家乡投资的信心。”
据不完全统计,调研组平均2天走一个城市,每个组平均一天开一次座谈会、走访2至3家企业,以快节奏、高频率的调研传递“乡情”。 调研活动共召开30多场座谈会,走访了80多家内蒙古籍企业,与400多家蒙商企业洽谈经济合作。
与此同时,调研组利用互联网创新调研方式,一路建立微信群,拉近与各地蒙商的时空距离。各组成员在微信上发表观点,即兴以诗词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发表感言,及时转发图片,向更多内蒙古籍企业家传递信息,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吉林省内蒙古商会会长高景波写了一首小诗,表达对此次调研活动的感受:“蒙商调研各地行,连日兼程议乡情。同乡交流处共赢,蒙籍游子齐响应。连接乡情在心中,营造美好商会情。”
调研活动还得到了所到之处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大连市政府副秘书长都本友认为,内蒙古这次对各地内蒙古商会开展调研,把各地的内蒙古籍企业家与家乡连接在一起,是一种非常好的招商引资方式,值得借鉴。
搭建平台促牵手
4月30日,3个调研组陆续返回呼和浩特。“五一”小长假,各组成员没有休息,连续加班,整理调研资料。“这次调研收获非常大,效果非常好。”全国内蒙古商会联席会会长、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瑞清说。
他说,这次大调研,搭建起了全国蒙商发展大平台。通过调研,起到了跨区域串联全国蒙商、搭建发展大平台的效应,让广大蒙商企业感受到全国内蒙古商会的影响力和蕴含的丰富商机,增强了全国蒙商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为使全国各地蒙商企业在一个平台上互通信息、整合资源、寻找商机提供了可能,促成商会与商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组织起来形成合作。
“这样,组成了更大投资团体,就可以完成过去单个商会或企业无法完成的大项目,形成更大声势,增强了蒙商企业回家乡投资的意愿。同时,这个平台能够鼓励更多的内蒙古企业走出去,开拓全国市场。”陈瑞清说。
此次调研,初步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参加调研的呼和浩特市委统战部部长云建东介绍说,合作意向包括软瓷石材投资、盐化工、煤化工、绿色产品直销、新能源等项目。此外,在文化创意、风险投资、园林景观设计施工等领域,多个内蒙古籍企业表达了合作意愿。“此次调研,我们还初步摸清了全国各地内蒙古商会的‘分布图’和投资取向。为下一步‘以商引商’、以企业家引商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各地内蒙古商会纷纷向调研组表达了“全国蒙商联手合作”的意愿。包括建立“商会搭台、政府支持、媒体推动、企业唱戏”长效互动机制;每年召开“全国各地内蒙古商会座谈会”;建立“全国蒙商与内蒙古互动合作项目库”,促成项目早日落地;尽快召开蒙商大会,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为各地蒙商合作共赢、抱团发展提供更大平台等。
调研活动虽已结束,但是把全国各地内蒙古商会凝聚在一起的行动正在深入推进。目前,首届全国内蒙古商会联席会暨招商引资大会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计划于今年六七月份在呼和浩特召开。内蒙古敞开怀抱,用真诚和热情迎接各地蒙商的到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