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国经济发展要着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李克强副总理在主持相关座谈会时提出五个方面的“标准”,其中之一是“收入要和增长同步,让群众获得好处”。而提高就业的雇员化和正规化程度,改善就业质量,实现劳动报酬合理增长,就是增加收入的一条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约3.59亿个就业机会,现在的就业总量约7.61亿人。总的来看,虽然我国劳动参与比较充分,失业率较低,但就业质量并不高,大量就业仍停留在收入水平低、保障程度差的自雇就业状态,雇员化程度较低。与自雇就业相比,雇员化就业具有工作稳定性强、收入水平高、保障程度好的特点,雇员化就业比例可以看成是度量就业正规化程度的指标。
目前,发达国家都已经完成就业正规化过程,雇员就业比例平均为86.2%,有的国家甚至高达90%以上,如日本86.5%,英国86.6%,美国93%。我国目前雇员就业比例仅50%,主要原因是农业就业比例较高,占全部就业的比例高达36.7%,人数达2.79亿。由于农业就业是典型的自雇就业,农业部门就业人数不继续减少,就业雇员化程度和正规化程度就无法继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就缺乏提高的客观基础。为此,我们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步伐,提高就业的非农化程度,而且还需要大力提高就业的雇员化和正规化程度,改善就业质量。
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真正体现为发展和进步时,就业正规化程度就会不断提高。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从非正规就业为主向正规就业为主的转变过程,而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表现为就业非正规化程度高的特点。经济发展过程说到底就是就业不断正规化从而劳动报酬份额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提高劳动报酬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选择正确的路径。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实现我国劳动报酬的合理增长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就业非农化程度。我国农业就业大部分属于自雇就业,稳定性差,收入水平低,分享经济增长的能力弱。因此,不断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就业非农化程度,是提高劳动者报酬的重要前提条件。
其次,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提高就业雇员化和正规化比例。一些发展中国家,虽然农业劳动力不断转移,实现了就业非农化,但这些劳动力并没有转移到正规部门,就业雇员化和正规化程度难以提高,当然也就无法带来劳动报酬份额的提高。因此,要提高我国劳动报酬份额,须在促进就业非农化的同时,提高就业雇员化和正规化程度。为此,须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的步伐,积极扩大就业,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
最后,健全工资增长机制,保持工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如果工资不能保持适度增长,就业雇员化和正规化程度提高并不必然意味着劳动报酬份额的提高。只有在工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的情况下,雇员就业比例提高才会带来劳动报酬份额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健全工资合理增长的体制机制,增强劳动者在工资决定中的话语权。(张车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