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时代强音:民生财政温暖内蒙古

来源: 内蒙古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随着财政支农惠农力度的加大,内蒙古农区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为发展高效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图为蒙西地区高效节水灌溉农业示范区一角。(资料图片)

 

 

 

 

 

 

 

 

 

图表制作:李 亮

历史,总是在不断流变的现实呼唤中确定它的走向。

现实,总是在坚定不移的理想追求中承载万千梦想。

未来,总是在充满理性的无限展望中让人豪情满怀。

沿着“历史——现实——未来”这一时空坐标,足以引发我们对一个欠发达地区的深远思考:

在由加快发展、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转型中,内蒙古到底经历了一场什么样的大考?

在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奔向小康的社会转型中,内蒙古究竟演绎了一场什么样的大戏?

在“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上述两大问题是今日之内蒙古亟待破解的谜底,也是未来之内蒙古无法回避的课题。

民生财政——

一条事关千万民心与福祉的收获之路

“经济增速连续8年全国第一。”

“工业增速连续6年全国第一。”

“内蒙古现象。”

“内蒙古模式。”

在世人眼里,正是在2002年—2012年这一重要历史单元,内蒙古奠定了工业化发展基础,GDP几乎每年上一个千亿元台阶。

在内蒙古发展史上,这无疑是一段激动人心、波澜壮阔的乐章。

也正是这一时期,内蒙古实现了人均GDP由不足3000美元到突破9000美元的激情跨越。

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

这种矛盾,往往集中体现在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上。

“十五”初期,内蒙古城、乡居民两项收入水平均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收入排名均在20位以后。

与上述问题相伴的是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住房贵等民生难题。

“保障与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一次会议上,自治区财政厅厅长常军政这样告诫各盟市财政局局长。

“历史欠账多、底子薄是当时内蒙古的现状。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增速的加快,解决一系列民生问题是内蒙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自治区财政科研所所长史生荣说。

只有回首过去,才知道自己走出多远。

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摆在了内蒙古人面前。

怎么办?——当时,对于经济蛋糕还未做大的内蒙古而言,这是一个备受煎熬的命题。

“以提高人民生活为根本出发点。”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着力保障与改善民生。”

——新世纪以来的3个五年规划言犹在耳,“内蒙古号”民生财政巨轮毅然启航,并一直在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清醒的危机意识中破浪前行。

10年过去了。今天,当我们轻抚这条巨轮上满载的“民生之果”,每一个内蒙古人不禁惊喜交集:

10年来,内蒙古用于教育事业的财政支出由几十亿元增加至几百亿元,几乎每年增加一个40亿元。

10年来,内蒙古用于住房保障的财政支出由几千万元增加至140多亿元,几乎每年都有保障房面世。

10年来,内蒙古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至少在600亿元以上,近两年的医疗卫生支出直逼“十一五”总和。

10年来,内蒙古用于各类社会保障事业方面的支出由十几亿元增加至几百亿元,“十一五”支出是“十五”期间的7.4倍。

“在做大经济蛋糕、财政蛋糕的同时,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这是内蒙古最明智的选择。”史生荣说。

正是在这一时期,“内蒙古号”民生财政巨轮上承载起了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万千感动与希望:

这是一个“学有所教”跑步进入内蒙古人视野的时期,从率先在全国实施“两免一补”到率先在全国推行高中生免费义务教育,内蒙古仅用了7年时间。

这是一个“住有所居”光芒不断普照低收入家庭的时期,从改善贫困家庭住房条件到上百万套危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完工,内蒙古仅用了5年时间。

这是一个让“病有所医”不再是梦想的时期,从100多万人受益于新农合到1240万人受益于新农合,内蒙古用了5年时间,而从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到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内蒙古仅用了3年时间。

这是一个“老有所养”不断普惠内蒙古人的时期,从200万低保户享受低保金、110多万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养老金递增到高龄老人享受高龄补贴,内蒙古坚持以10年运笔。

“这10年,是全区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自治区政府调研室综合处处长段连敖说。

1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短短一瞬,但对坚定不移地行进在建设小康道路上的内蒙古而言,却是以民生财政温暖民心的10年。

10年,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由小学至高中的12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制度体系,惠及全区300多万中小学生。

10年,内蒙古在遍及城乡的118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编织起一张覆盖城乡贫困家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网,使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在13平方米以下的15.2万户低保家庭受益,几十万户农牧民在危房改造中受惠。

10年,内蒙古在101个旗县建立起了一个兼顾公平、统筹协调和在制度上覆盖2400多万居民的庞大医疗保障网,新农合和城镇基本医保每年人均补助标准由几十元提升至240元。

10年,内蒙古搭建起了一个面向大学毕业生、“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平台,城镇近7年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70万人,农牧区每年转移进城务工人员早已超过200万人。

10年,内蒙古建立起了一套覆盖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的社会保障体系,90%以上旗县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突破430万人和880万人,230多万职工纳入失业保险。

由民生财政到收获“民生之果”,“内蒙古号”民生财政巨轮到底进行了一段怎样的航程?

“加大保障与改善民生力度。”

“继续加大保障与改善民生力度。”

“把真金白银花到保障与改善民生上。”

10年来,内蒙古高层在不同阶段发出的同一性质的声音,注定了这段航程的性质:民生财政即惠民财政。

“十二五”开局之年,在以往民生投入几千亿元的基础上,内蒙古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高达1956亿元,占全年财政支出的65%。

按照绝对量算,1956亿元相当于内蒙古“十五”初期近12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过去10年来,是建国以来内蒙古财政投入民生领域最多的时期。”段连敖说。

内蒙古民生财政奇迹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顺应人民过上好生活的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发展成果充分惠及各族人民。”在一次会议上,自治区领导作出这样的总结。

这是一条事关千万民心与福祉的收获之路。

沧海横流显峥嵘,人间正道是沧桑。

10年前,内蒙古地方财政收入只有130多亿元。就是在这样一个基础薄弱的背景下,内蒙古开始了深得人心的民生财政之旅。

10年来,内蒙古经历了奋斗的艰辛,耕耘的付出。

但值得庆幸的是,内蒙古也收获了喜悦。

喜悦的背后仍需面对现实的区情:全区城乡居民收入仍滞后于投资增长与经济总体发展。

“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自治区领导坦言。

10年的探索实践,区情与使命的时代思考更加深刻,内蒙古改善民生的时代选择也必将坚定不移。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