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钱学森的沙草产业理论已在内蒙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来源: 人民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26日,首届中国沙产业高峰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举行,来自全国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就我国已故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提出的沙草产业理论的具体科学应用展开研讨。专家们认为,钱老的理论已在内蒙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地处我国北疆的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这里不仅有大草原、大森林,也有大量的浩瀚沙漠。分布于全区12个盟市、90个旗县境内的巴丹吉林、腾格里、库布齐等5大沙漠,以及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等5大沙地,连同阴山北麓严重风蚀沙化土地,总面积达4159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5.16%。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沙产业构想——用系统思想、整体观念、科技成果、产业链条、市场运作、文化对接来经营管理沙漠资源,实现“沙漠增绿、农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性循环的新型产业。同时,钱老曾指出,沙产业是以最少消耗水分,最大利用太阳能的绿色植物产业,是用现代技术组装起来在“不毛之地”进行的大农业生产,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新的文明。并且,钱老曾预言,创建知识密集型沙草产业,将是21世纪在中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

上世纪90年代,长期遭受沙害的内蒙古率先实践钱老的理论。在钱老的深切关注下,自治区于2002年成立了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钱老担任了内蒙古沙草产业协会名誉顾问。

内蒙古沙草产业协会成立10年来,以宣传贯彻钱学森沙草产业理论为己任,立足内蒙古、兼济西部,在用科技改善沙区环境,帮助沙区人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其中,开办了中国唯一的“沙产业、草产业”网站;编纂了《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志》;编辑出版了一套五本《钱学森第六次产业革命探微丛书》。目前,全区已有11个地区成立了沙草产业协会以及一批不同类型的研究机构和实体。经营开发种类从藻类、菌类、草、灌、林、果、药材到工业产品等。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市还建立种植资源库,鄂尔多斯市在恩格贝沙漠中建设了中科院太空实验室,为我国绿色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沙草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钱老的沙草产业理论在内蒙古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并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今,沙草产业已成为自治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全区已有沙草加工企业近千家,开发了以沙棘、甘草、沙柳、肉苁蓉、螺旋藻、羊绒、獭兔种养加工和生物质发电等多条产业链,并整合、集群为新型的沙产业体系。不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涌现出大企业加盟的沙产业实验示范基地、沙产业集团及研究所,而且成长起一批不怕门槛高、见效慢的热爱家乡靠产业治沙的龙头企业领军人物,市场上也有了叫得响的沙产业新饮品、新药品、新用品。

“特别是沙生植物加工利用产业链条逐步完善,目前甘草、苦豆籽、沙漠葡萄、沙地西瓜、莜麦、马铃薯等特色产业渐成规模,带动着上百万农牧民增收致富,也给沙地披上大片绿色。”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秘书长郝诚之介绍,现在内蒙古的沙漠、沙地扩展在总体上得到了遏制,局部地区已在好转,其中鄂尔多斯市已从原来75%沙化土地转变为75%绿地。

内蒙古林业厅信息显示,过去的10多年里,全区荒漠化土地减少2400万亩、沙化土地减少730万亩,实施生态建设面积1.18亿亩。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要把自治区建设成为祖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把防沙治沙、沙草产业的发展与农牧民增收致富当做一件大事来推动。目前,内蒙古已将大力发展林产业、沙产业、草产业纳入“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连续四年把发展沙产业写入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并出台了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沙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责任编辑:李静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