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种种误解和指责
他只说了一句“相信我,一定会把钱还上”
记者和谢力说话的时候,他始终没停下手里的活,就算这样,工厂老板娘还忍不住过来说了两句:“现在是上班时间,老是这样耽误他工作可不行。这批货人家急着要,要快点赶出来。”
谢力笑着调侃:“外面还传我是老板呢!你看我像个老板样吗?”
听说王大伯对他的意见后,谢力沉默了很久,才开口“我现在没能力达到他的要求,如果他信我,那最好,我终有一天会报答他的。如果他不信我,我也没有办法。”
谢力有一个还债计划,他正在照计划一步步还上多方的欠款。
现在,他们两夫妻每个月都能存下一笔钱,“多则3000元,少则2000元。我的孩子今年8岁,要上学了,总要给他存点学费和应急的费用,剩下的,全部拿来还债了。”
正如当初承诺的那样,谢力的手机号码始终没有变。原厂的工人们都知道谢力发工资的日子,每到这个时候,他们都会给谢力打电话。
“还钱我分轻重缓急,那些后来去了外地打工的工人,是最先要还上的。毕竟,他们看不到我,心里最不踏实,而且到完全陌生的地方,更需要现钱。”谢力说。
就这样,这半年多来,两夫妻已经陆续拿出一万多块钱,补足当初亏欠的员工工资。
“先要把工人的工资给补上,再商量面料的赔偿。等经济宽裕点,我一定会把房东的钱给补上。”谢力平静地说。
其实面对庞大的债务,这两口子也有自己的压力和矛盾,“我老婆今天就和我说,不如回安徽去。这里常常有人来烦,干活都没心情,回安徽一样能赚钱还债。”
但谢力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他说,之所以会选择在距离原厂不远的地方打工,就是为了让工人们放心,让客户和房东安心,原来的小老板没有跑路。
最后,他让记者帮忙带句话给房东王大伯:“我们真的是不好意思见你,我们也有精神压力。但请你相信我们,多给我们两三年时间,我一定会把该还的给补上!”
■记者手记
践行诚信
有时是一条漫长的路
相比“诚信老爹”吴乃宜的故事,谢力的还债故事显得欠缺了那么点冲击力,没有催泪弹的效果。
老爹的还债路,是一种竭尽所能,把生活需求降到最卑微的还债方式,甚至都不给自己留后路。而谢力不同,他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上有老母,下有儿女,还有与他一起承担巨大债务的妻子。
他要给别人希望,也要给家人希望。所以,他按照自己的理解,以一种理智的方式,在一步步践行他的还债之路。
如果说“诚信老爹”是一部电影,那么谢力的故事,更像一部纪录片,多了点人性,多了点矛盾,更多了点真实。
我理解谢力式的诚信还债路。这个故事不是号召大家以严苛的要求去达到诚信的高度,而是以自律的心态去提倡诚信的价值观。尽管谢力的所做所为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是他所做的事情,确确实实是在践行自己的诺言。
我也理解房东王大伯的质疑与气愤。种种社会不良现象,时不时挑战人们对于诚信的信念,王大伯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
采访中,王大伯和社区工作人员,反复强调说,“他现在没钱没有关系,但是要有个态度。总要来看看我们,大家要有商量有沟通,积极的态度才能让人更放心。”
谢力很委屈,他说,背债的人面对债主,那份巨大的心理压力是没有经历过的人体会不到的。他只想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赚钱上,同时还需要安慰与他一起背负压力的妻子。
或许,我们已经在彼此不信任的环境中相处太久,又或许,我们对彼此都太苛刻,以至于难以建立长期信任的关系。但是,一件真真实实发生在身边的诚信事件,将会改变很多受其影响的人的看法。
至少现在,曾经在谢力厂里干活的小张夫妻,选择相信他。今年年初,已经赴镇江打工的两夫妻,回杭州找到了谢力,谢力还欠他们5000元工资。一番恳谈后,谢力给他们垫上了来回路费,并保证今年年底一定还清欠薪。
诚信很容易,只要你内心坚定,诚信很困难,因为有时需要漫长的时间来见证。
当我把谢力的话,带给房东王大伯时,王大伯的口气仍然带着不相信。但是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出一丝丝的犹豫。
让我们一起见证谢力的诚信故事。
责任编辑:王雪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