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万家企业将获20项重点质量服务

来源: 河北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河北省启动“进万企送服务”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尹克强 记者郭东)万家企业将在家门口获得质监部门的质量帮扶了!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近日省质监局出台了《落实改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决策的具体措施》,启动了“进万企送服务”活动,各地质监部门将成立“送服务团队”,深入企业开展质量安全法制、质量管理、标准化、技术和品牌建设等20项重点服务,加快推动质量兴省战略深入实施。

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服务效能

提高服务质量。实行“首问首办制”,加强行政审批大厅窗口建设,认真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最大限度地为申请人提供快速、便捷、热情的服务。

压缩许可时间。实行“限时办结制”,对符合要求的一般性行政许可申请当场受理,有特殊要求的,五个工作日之内受理;特种设备生产企业资质申请资料审查通过,即可试生产;将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审批时限由30个工作日压缩为20个工作日。除涉及安全的重要产品和事项外,其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批时限从60个工作日压缩为30个工作日。

规范审批事项。凡是无上位法依据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对依法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逐项明确审批内容、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和审批时限。对技术性和专业性比较强的审批事项,制定详细的审批技术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自由裁量权,形成规范的运作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严格行政问责。加大对各类破坏地方经济发展环境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严肃处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严格对行政许可行为的监督,严禁吃拿卡要、搭车收费、以权谋私;严格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坚决制止粗暴执法、简单执法,发布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加强执法检查,确保行政执法合法、规范;严格对检验行为的监督,坚决制止打包收费、编造检验报告等违规行为。

减轻企业负担。尽可能将对企业的各种检查、抽样合并进行,减少到企业的检查;严格落实质监部门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购买样品的规定;对学会协会进行清理整顿,严禁乱办班、乱摊派、乱收费;严格落实“首违不罚”制度,对行政相对人首次发生非主观故意的不涉及假冒伪劣、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轻微行政违法行为,以教育规范整改为主,不再进行罚款处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加强政务公开。加快行政许可电子政务建设,开发行政许可网上审批软件,逐步实现行政许可网上审批。

强化技术帮扶提高服务水平

开展支持地方发展办实事活动。对重点建设项目开展预约服务、需求服务、跟踪服务,主动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质量监管和技术保障服务;对需要办理行政许可的,落实专人负责,实行上门服务,快速办理,为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便捷服务。

实施质量提升“双五百、双五十”工程。“十二五”期间在500家企业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培养500名熟悉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管理人员和50名熟练运用标准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参与政府质量奖评审的专家,力争50家企业创“省政府质量奖”,推动企业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建立标准化服务绿色通道。改变现有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管理模式,建立快捷、高效的标准制修订绿色通道,根据企业和行业需要,随时增补计划制修订社会急需的标准。

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积极开展以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标准、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技术规范为重要内容的环境保护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年内制修订10项以上地方标准。

建立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组织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研究制定《河北省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技术规范》,强化对“双百”及新老“双三十”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使用、计量数据管理,推动重点耗能企业开展测量管理、环境、职业健康等体系认证。

实行质量分析会制度。围绕重点区域性产品、我省优势主导产品开展质量评价型监督抽查,围绕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较大的产品开展风险监测型监督抽查。

加大对名牌产品的培育宣传力度。按照“十百千工程”要求,加快培育千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推动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大、附加值高、市场认可度高的优质产品;加大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创建力度,加快形成我省名优特色产业集群。

严格市场准入净化市场环境

严格企业产品市场准入。加强生产许可证管理,对冶金、水泥、化工等重点耗能企业,按照国家能源消耗限额标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标准要求,严格实施企业生产许可证审查验收。

加大执法打假力度,严惩违法行为。继续围绕老百姓关心的食品、有机产品、农资、建材、汽配、“黑心棉”、化妆品、家电下乡产品等重点产品,开展“质监利剑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大力开展18个重点工业产品和21个重点食品集中生产加工区域质量提升活动,促进区域产业健康发展。

开展质量风险排查,消除安全隐患。以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为切入点,全面排查质量安全风险,彻底整治各种质量安全“潜规则”,消除各类质量安全隐患,遏制各类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质量安全环境。

加强预警体系建设,提升应急能力。强化对食品、特种设备、涉及安全的工业品的风险管理,开展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风险研究,搞好预警通报,切实做到预防在前。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完善指挥、报告、处置、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完善质量信用信息归集制度、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制度、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制度、质量信用“光荣榜”和“黑名单”制度。完善重点产品生产企业质量信用档案数据库,探索开展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对企业实行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定期发布质量失信“黑名单”,加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力度。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