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焦点热点 > 正文

谁来为居家养老助力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家庭照护一小时60元,专业护士两小时500元,24小时个人护理每月15000元,这是美国居家养老机构仁爱华公司(Right at Home)去年进入中国时开出的服务定价单。仁爱华的目标客户是高收入人群,如此定价显然令普通收入者望尘莫及。

由于国内没有同等机构可做比照,仁爱华公司最初定价时颇费周折。这正反映了中国养老服务市场远不完善的现状,尤其是居家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匮乏和机构市场化运作的不足——穷人富人都难以得到合适的居家养老服务。

最近有媒体将居家养老称为中国养老新模式,事实上,居家养老远谈不上“新”,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中国人养老的绝对主流模式。根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中国每1000个老人平均仅拥有养老床位17张。也就是说,现有的养老机构只能为不到2%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绝大多数的老人只能在家里养老。即使到了2015年,这个比例也只有3%而已。

相比较供给的不足,养老服务需求却在飞速上涨。《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预警,“十二五”期间,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相继进入老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这一批老人差不多正是中国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

也就是说,现在的居家养老跟以前有所变化。过去多个子女分担父母的养老,家庭赡养的功能比较强。现在家庭小型化日益明显,家庭赡养功能迅速弱化。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平均每个家庭户仅为3.1人。在大城市这种情况更加严重,比如上海,常住人口的家庭户人口低至2.49人。

与此同时,空巢家庭迅速增多。根据统计,目前我国空巢家庭及两代老人共同居住的类空巢家庭,约占老年家庭总数的50%左右,已经达到9000万人。

居家养老不是个新生事物,但是在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背景下,居家如何养老却是个新难题。“四二一”家庭结构难以承担居家养老之重,那么,到底谁应该为中国人养老埋单呢?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最近完成的一份调查颇有意味。调查显示,中国内地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政府最应该为退休者提供收入,而在东亚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这一比例仅在三分之一左右。分析者指中国老百姓的这种想法不切实际,认为最终养老还是要靠自己和家人。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国人养老的个人和政府责任一直不容易厘清。老年学家邬沧萍教授多年前就提出,中国把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基本国策,政府对这一代老年人应该具有反哺责任。因此社会养老服务由政府主导是关键,政府加大投入责无旁贷,尽早形成国家层面的养老服务制度和机制是大势所趋。

但从目前来看,政府对养老服务的建设还远远不足。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要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方向是明确了,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其实,居家养老服务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可分为福利性、公益性和营利性三种服务类型,无论哪一种,政府都大有可为。

居家养老服务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政府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加强财政支持、强化管理和引导完全可以达到政府、个人和机构三赢的结果。扶持更多能为普通中国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既可以满足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家庭小型化背景下的居家养老,社区的功能非常重要。政府有必要通过整体的规划,强化社区对居家养老的扶助功能。社区居委会这个群众性自治组织可以通过转型,为居家养老提供更多帮助。

同时需要转型的还有一支庞大的队伍——遍布全国的各级计划生育系统。这支队伍机构健全,人财物俱有,只要转变一下职能,对于独生子女父母尤其是失独老人的养老应能发挥特殊作用。

责任编辑:王雪莲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