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品味 > 大千世界 > 正文

旅程结束,也是开始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跨越自身的边境,就是世界。”

——卡普钦斯基

烽火行者

文/张翠容

如果有人问我,我有否受到哪一位新闻工作者所启蒙?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卡普钦斯基。

这位被视为波兰国宝的记者,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外语的次数,在波兰,可说是仅次于辛波丝卡。而他的写作手法,有人称之为“魔幻新闻主义”。

卡普钦斯基真是国际新闻界一个传奇。他曾经这样说:“我必须要旅行,这是我唯一可以活下去的方式,只有在路上,我的脑筋才会转动,一旦坐下来,我的脑袋就变得一片空白。”

因此,在数十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已经见证过27次革命事件,亦因深入险境报道而四度被判死刑,最后又被他逃脱。

我想,对世界的好奇心会很容易推使一个人当上记者,一旦当上记者,就好像学者追寻学问,都会变得锲而不舍,艰辛磨难在所不计。

一如卡普钦斯基,还有其他的驻外记者,踏尽天涯路,跻身于无数的新闻风暴中心,只担当旁观者,是不是有点不道德?

这个问题经常在我脑海出现,特别是人在旅途之中。“我为什么而来?”当我迷失于旅途上,那是最好的扪心自问。

记得美国知名作家苏珊·桑塔曾在战乱时期多次探访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并在当地上演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引来外界议论纷纷,指她太小资情怀,无视当地人的水深火热。

桑塔解释说,由于在数次的探访中,她对于这个饱受蹂躏的城市和她所代表的一切,产生了热切的关怀。

她表示:“我不能再次成为一个目击者,只是会面、探访、怕得发抖、感到勇敢、觉得颓丧、参与令人心酸的谈话、变得更愤怒、体重减轻。如果我再回去,应该是投入去做一些事情。”

因此,桑塔选择了文学和剧场,她相信当地人会因为他们的现实感受被艺术所确认,并以另一种形式呈现,而感到坚强及安慰。

“文化,在任何地方的严肃文化,都是人类尊严的表达。”桑塔如是说。

结果,戈多先生的信差来到萨拉热窝,至于戈多先生,信差重复再重复一个似乎永不兑现的口讯:明天会来吧!台上的表演者听后开始落泪,台下观众默言无语,有人跟着啜泣。剧场外传来了一阵枪击声,坦克在街上隆隆驶过。这幅景象一直如此真实地存在于我的脑海中,作家选择“投入去做一些事情”,那记者又可以做些什么?

此时,我又想到刚在今年年初逝世的希腊电影大师安哲罗普洛斯,他曾向外界表示:“所有的电影都是全新的旅程,每回我动身踏上电影之旅,都学到或看见未亲自接触过的东西。但这些旅程,是穿越历史、穿越地貌,也拥抱从爱欲到仇恨和战争等人类情感的旅程,与电影制作,都应该将我们引领到从未到过的地方。”

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之所以能够触动观众已死的感觉,我想,这是由于人类原本是一个大家庭,拥有共同的感情,艺术让我们更为贴近。

台湾作家陈映真曾对我说,如果想写作有进步,请多看电影。

我认为,无论电影,又或文学,都是记者必修的感性之旅,亦是新闻触角的启发源头。正由于卡普钦斯基、桑塔和安哲罗普洛斯,世界变得不再遥远了。他们把我推上一段又一段的旅程。正如安哲罗普洛斯所说,旅程都应该将我们引领到从未到过的地方,也触及未曾深思的课题。我只希望让读者可以一如亲临现场观察,纵横交错地了解这一个陌生地区的遭遇。

一个记者的任务,也是最重大的任务,就是将消息和其复杂的背景带出去。记者不是医生,也不是工程师,能做到的,就是让人知道,让人思考。

过去世界上有多少个角落发生过暴行,世人一直所知不详。例如当上世纪70年代上千名记者挤于西贡采访越战时,却让隔壁的高棉(柬埔寨)战事偷偷进行;埃塞俄比亚发生严重饥荒之始,只有丁伯利报道,而致令他质问:记者同僚,你们去了哪里?

记者要能跑,也要愿意跑,并要有洞烛先机的本领,这就是知道该到什么地方去。

波兰同行对卡普钦斯基,便经常慨叹:“真要命,不知他现在又到了哪个地方?”

《远东经济评论》的东南亚特派员奈特·谢尔就是在无数坚毅的探索之旅中,让红色高棉领袖波尔布特的下场得以在世人面前大曝光。

对我而言,旅程经常会改变既定的认知,它犹如让我看见灿烂火光之际,也听见其中惨叫呼号的声音,还有火光的背后,原来是一幅国际政治的诡秘图像。

当一位记者拿起笔来报道这一切时,他已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一种“介入”,只是介入的方式不同而已。有些人永远质疑记者的工作,但我相信,记者自有改变世界的角色。而旅程往往让记者在“正常”报道以外,发掘出一些人和事,一些有关在狂暴地挣扎生存过后,等待新生的Unpeople's Story (不被关注的故事 ),正是这些故事,为记者和读者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

原来,一段旅程的终结竟也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这趟旅行的开始,我很天真,我不知道答案会否在一个人继续旅行的时候消失,还是随着旅行继续只有更加复杂,而且还有更多的相互关联,及更多的问题。”

——罗柏·卡普兰

作者为香港资深新闻工作者,也是两岸三地、华语媒体中著名的战地女记者,以及知名的国际观察家。

责任编辑:王雪莲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