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2007年在股市中的这场“超级盛宴”,到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中,却成为另一场难以回避的挑战。
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6月期间,上证指数从6124点高位狂泄至2730点附近,跌幅高达55%以上。
在此期间,社保基金资产总额依旧增加了一千余亿,达5623.70亿元,同时实现收益233.62亿元,似乎并未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
但实际上,这些数据只是在新旧会计准则更替之际所形成的误差:随着2008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社保基金的年报结构及数据统计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关键的变化之一,是所持有的股票等金融资产计量,以“公允价值”变动取代了过去按照成本计算的浮动盈亏。
按照新的会计准则计算,社保基金2008年年初资产额调增到5669.29亿元,而2008年度投资收益则为-336.7亿元——这也是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出现年度投资亏损。
不过,即便如此,另一个数据更为关键:那就是按照新会计准则计算下的公允价值变动额。
以股票资产而言,社保基金在当年度抛售股票所出现的亏损将被计入年度亏损;而其所持有的大量未抛售股票,则将按照年度结算时的市值与购买市值之间的差额,计入“交易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项目。
2008年社保基金交易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高达-627.34亿元,这意味着其持有的未售股票资产如果在结算日全部清盘,将出现这个数字的亏损。算上这部分,社保基金在2008年度的整体亏损高达963亿元。
2009-2011:“公允价值变动”的挑战
虽然相比过去两年的市场跌幅,社保基金的证券类投资尚算“跑赢大盘”,但继续维系。
从此,“交易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成为影响年度盈亏的关键指标。
2009年社保基金资产总额再度大幅提升至7766.2亿元,其中包括国有股转持近600亿元。当年6月开始,每年均有数百亿国有股权转入。
在投资收益上,社保基金再度实现大幅盈利。当年实现收益427.66亿元,其中证券收益221亿元,利息收益131.7亿元;同时交易类资产公允价值增加422.82亿元,占基金年度总收益的“半壁江山”。
由于社保基金年报中并未对相关资产分类予以说明,因此外界并不清楚其间的股票、债券及其他投资比例。由于此类资产损益按照新会计准则,并未计入公允价值变动,因此具体损益情况亦不明晰。
与前两年过山车般的收益率变化相比,2010年的基金投资相对平稳,在各类资产规模小幅上升的同时,银行存款从760亿元降至172.8亿。这也是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存款规模下降,显示基金在多个市场内同时进入建仓阶段。
2010年实现的340亿投资收益中,利息收益(144亿)与证券收益(185亿)大体相当,但如果扣除105亿元的公允价值亏损,则证券收益仅为80亿元。
与高达2095亿元的交易类金融资产相比,其证券投资收益仅为3.8%,甚至不如整体投资收益率。
而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中,其430.95亿元的已实现收益额,却面临着-358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亏损,从而使得其整体投资收益大幅缩水至七十余亿,整体收益率大跌至0.84%的历史低位。
从这一结构变化来看,2010年的尝试性建仓,并未为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中带来预期收益,虽然相比过去两年的市场跌幅,社保基金的证券类投资尚算“跑赢大盘”,但这一投资收益率已难以继续维系。
另一方面,社保基金在证券市场的投资风格正从早期的激进转向后期的稳健甚至保守,而中国证券市场的政策性与投机性等特征,也使得规模庞大的社保基金通过二级市场投资盈利的道路日益艰难。
新近公布的一系列政策趋势显示,社保基金在未来可能转向以实业投资为主体,实体投资与资产证券化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更加稳定的投资收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