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专家称:去年我国养老金空账超过2.2万亿,且正以25%速度扩大
2015年养老金或现支付缺口?
养老保险“空账”正在以25%左右的速度扩大!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最新给出的数字,2011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已经超过2.2万亿,较2010年增加约5000亿。研究指出,最早在2015年,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会出现支付缺口。
养老金空账惊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2011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额为2.5万亿左右,而实账部分仅为2703亿元左右,“空账”达到2.25万亿。而从近两年数据看,空账扩大的速度正在变快:从2008年到2010年,“空账”由1.4万亿升至1.7万亿,增加3000亿,而2011年一年就增加了5000亿。
中国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起,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也就是说,到去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497亿元中,近2/3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如果没有财政补贴,多个省市已经收不抵支。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此前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往后的年份缺口逐年放大,假设GDP年增长率为6%,到2033年时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8.7%。曹远征解释说,“1.9万亿的结余指的是现金流量,而18.3万亿则是存量。现金流量有结余不代表没有亏损。”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学者高培勇和汪德华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在现有社保制度框架下,要确保2020年中国每个退休者都能领取养老金,以替代率(即领取养老金占该年社会平均工资的比重)52.4%计算,养老金支付缺口都会持续增加。最早在2015年,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就会出现支付缺口。
制度设计累积双重风险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不过区区20年,为何就已陷入了困境?专家指出,在短期内,我国养老金收支压力主要来源于制度设计导致的转轨成本;而在中长期内,人口老龄化将逐渐成为导致养老金收支缺口的更为主要的因素。
事实上,养老金缺口将进一步加大的判断正是基于一个重要事实:即老龄化的推进和平均寿命的提高。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1.3亿人,全国31个省区市已有26个进入老龄化状态。
除去老龄化的威胁,养老保险困局可能在制度设计之初就埋下了隐患。
1997年国务院正式确定了全国城镇职工养老金制度从过去现收现付的企业养老制,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转变。这种制度设计,具有过渡期的特征,其本意乃是寄望于两种制度的优势互补,但事实上累积着当期支付赤字和积累资金贬值的双重风险。
另一方面,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室副主任张启新认为,制度设计之初错配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他认为,当时改革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国企改革,为了帮企业减负,把本应是企业或政府负担的部分养老责任全部让社会保障来承担了。此外,他指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的背景不同,“国外是直接面对老龄化问题,但当时我国老龄化问题并不严重,大家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说。 据经济参考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