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案例剖析 > 正文

温州亿万富豪跑路后谈破产 称罪魁祸首是银行(3)

来源: 羊城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羊城晚报:当时宏观政策的改变,也造成了楼市整体下跌,可为什么你仍然认为银行是罪魁祸首呢?

潘:2011年9月份,每次我去银行,银行就拖我———“没问题,下个星期就放贷”,他们说。因为这样,我把多余的钱全部支付利息了。最后几个月,我每个月支付600多万元的利息,最高一月付了670万元利息。如果银行没有这样拖我,我当时给自己留下一两千万元, 完全没问题。

但是,我觉得银行贷款还会下来。我把手上多余的钱全部投进去了。

我被银行害了。我的理解是,罪魁祸首就是银行。

羊城晚报:假如当时的宏观政策不调控,银根也没有紧缩,你认为你能避免今天这种局面吗?

潘: 我做的很多实业都是民生工程。

如果再自己走下去,我会把它们理顺,把实业做实,会有一个自我修复机制。其实当时我已经有思路要做实业。我投了4700万元,买了一个很大的厂房,想把鞋厂搬过来,还想再投1000 万元,把流水线从1 条增加到4 条。但当时已经是2011年9月份,来不及了。

未来 目标就是还钱

从2011年10月到现在, 大半年过去,在网络上输入“潘晓勇”,债权人追债的帖子仍然可见。欠债未清,故事便没有完结。

大半年间,有人撤销对他的起诉,也有人在继续告他。而面对3亿元天文数字般的欠债,潘晓勇说,未来的目标就是———还钱!

羊城晚报:你离开温州之后,有没有债主向你追债?

潘:债主也在找我。我走后主动给全部的十几个债主都打过两三次电话。我觉得对他们是个心理安慰。我告诉他们,不要急,我正在想办法找钱还给他们。急的话,你们可以去法院告我。但是,没告我的债主,我有钱了会第一时间还他,告我的债主,我最后还钱,时间可能三年,五年,甚至更长。

现在很多债主已经感到心理安慰,有些人已经撤诉,有些人比如欠他们500 万的,提出能不能年底先还10%,或者分三、四年,五年还。但是,也还是有两三个人在上诉,或者要联合起来找我。我也没办法。

羊城晚报:现在的欠债情况怎么样?

潘:目前还有27套房子抵押,欠银行贷款2.2亿元。民间借贷还欠5000万元。去年的时候,欠民间借贷1.1亿元。后来,我名下的很多资产,包括大楼都抵债抵掉了。算下来,目前还有将近3亿元左右的欠款。

羊城晚报:房产大缩水,银行欠债怎么处理呢?

潘:我当初是在温州房产最高峰的时候向银行借了2个多亿。现在房产缩水,市值只有8000万。银行也面临这个问题,是作为坏账处理呢,还是上报央行,或者等国家有个批文再去处理这样的事情。我也不清楚。

羊城晚报:未来你有什么打算?

潘:就是想把钱还上。只要人还活着,还是这个思维方式, 有能力就一定要还钱!这就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但是现在还有人在怨我,说我还有几千万元,不还给他们。还有人组织起来去告我。如果我没有活路,我怎么还钱给你?我才29 岁,能达到3 到4 个亿, 我觉得这辈子足了。

但是我觉得人生,我还有自己理想和目标存在,所以我才能坚持到现在。

回首往事

摸到好牌 打得太烂

亲历了2011 年震动全国的那场温州老板“走路潮”,潘晓勇有时候觉得,2009年到2011 年这三年以几何速度疯长的财富更像是一场梦。这场梦给他留下了太多的思考。“这是一个好的时代,本来已经摸到一副好牌,遗憾的是没有将这副牌打好。”

关于实业:盲目放贷变空心化

羊城晚报: 既然实业不赚钱,为什么还要投入实业呢?

潘:包括我,包括温州很多知名企业在内,当时做实业只是摆样子,提供一个平台,融资的平台,人际交往的平台。

比如珠宝店, 我投入了几千万元,摆个门面,好看而已,赚不到钱。

别人说,老潘你在做什么? 我说,我做的行业很广,包括鞋、珠宝、建材什么都做。实际上是把实业作为一张名片,宣传我自己。

当时的同行基本类似我这样。有些纯粹放弃了家族产业,他们的长辈做实业做了十几年,做得非常好,但到了他手里,实业就不做了,放在那里。而是以实业去贷款,参股一些借贷公司。结果就是,温州的实业变成空心化。

羊城晚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潘:因为这个钱好赚。躺着睡觉都在赚钱。你放出来2000万元,利息两分,一个月就有40 万元进账。一年就有480 万元。这是最低的,平时借,一般利息在4 分到6 分。

羊城晚报:谁能支付4分到6分的利息?

潘:像股票一样,有赚到钱的,也有赚不到钱的。赚到钱的极为少数,亏的是绝大部分。所以一些实业,为了支付高额利息,就把自己的产业当做平台,去借更多的钱。2009 年到2011 年这三年,如果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实业,它的业务量、产品、管理体系,统统会下降50%,甚至以上。一些上万人的企业,减到最后只有一千人,甚至几百人,6 条生产线最后只剩一条。

关于民间借贷:每一个人都像疯了

羊城晚报:当时温州民间资金处于什么样的情况?

潘:2010 年温州老百姓去菜市场买菜都要还半天价, 但我们去买房子,1000 万元的房子我看都没有看,就现金直接付清了。

当时温州民间资金太充足了。

5000 万元以内的借款打个电话就可以,根本不用去别的公司签个借条。

一个骑黄包车的, 都会把积累一二十年的积蓄,放到担保公司拿利息,有些人甚至整个家族陷进去。2010年7月份,我把借一个亲戚的300万元还给了他,但他又把300万元放贷出去,还把自己的房子、老婆家7套房子以及弟弟的房子,全部抵押,放到担保公司。现在整个家族的房子全部要被银行拍卖。

当时甚至连KTV 包房都被订没了, 本来最低消费5800元或8800元的要提价5000元。所有人都太有钱了!所有人都疯了,所有人都在参与。

当时如果你没有参与,所有人都会认为你才是疯的。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