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人物报道 > 正文

芮成钢:网民不分场合一听“代表”二字就敏感

来源: 新文化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芮成钢:网络上很多人一听“代表”二字就敏感

采访过无数政要的芮成钢接受采访 本报记者 殷维 摄

网络上很多人喜欢不分场合,一听“代表”二字就很敏感,然后就断章取义

十几年前流行的访问风格是挑战对方,来了一个外国政要或者是知名人物,我们的任务是问一个问题让他尴尬,尖锐得让他疼、脸红、不舒服;但现在的访问风格则是平等的对话

2010年,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G20首尔峰会新闻发布会上向奥巴马提问,一夜成为焦点人物。

昨日,芮成钢带着他的新书《虚实之间》来到长春联合书城签售,无数粉丝对这位传奇主持人充满好奇,签售队伍从屋里排到书城外。在签售之前,芮成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向奥巴马提问

我的意思不是“代表”亚洲

新文化:在G20首尔峰会上向奥巴马提问引起了很多争议,你怎么看?

芮成钢:其实提问不到一分钟,后来被放在网络上才广泛流传的。争议都围绕着“代表”上,质问我是否能够代表亚洲。实际上我当时用的词是“Represent”,这个词表示“具有某类人群的特质”,所以我的意思是“作为亚洲的一员”,在奥巴马面前,每一个亚洲人都可以“Represent the entire Asia”。网络上很多人喜欢不分场合,一听“代表”二字就很敏感,然后就断章取义。

新文化:你当时为什么会举手提问呢?

芮成钢:实际上奥巴马每次在G20上回答记者提问时都是以美国记者为主的,2010年那次,他主动要求和外国媒体互动,决定留给东道主韩国记者一个机会,他说:“我觉得有必要请韩国记者提个问题。”但是说完之后现场冷场了,大概有5秒时间没有人举手,我是做主持人出身的,救场是我的天职,下意识就举手了。

我一边站起来,一边用余光看那些韩国记者,我想如果他们中间有人举手,我就坐下来,但遗憾的是,一直只有我一个人。

我一站起来就表明身份,说:“对不起让你失望了,我是中国人。”现场一片笑声,奥巴马示意我可以继续问,我才说了那个“代表”的话题。当时我在和奥巴马总统一来一往,旁边的韩国记者都在窃笑,一方面觉得我挺有意思,另一方面觉得我是在给他们解围。

新文化:美国和韩国的反响如何呢?

芮成钢:我问过我的韩国朋友,他们说虽然因为面子问题,没有人特意表扬我,但他们都认为我没有不妥。至于美国,一位美国记者说,这种事在美国算不上新闻,但是在中国成了新闻,对他们来说还挺新鲜的。

采访政要

最好的境界是两个人很熟

新文化:你采访过这么多政要,谁给你的印象深呢?

芮成钢: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陆克文(澳大利亚前总理、前外长,现国会议员)。我觉得采访政要最好的境界是两个人很熟,对方觉得你不会伤害他,才会认真回答你的问题。我和陆克文原本就是朋友,采访他的时候交流比较轻松,很多他不愿意对别人谈的话题也容易对我说。

新文化:那有没有哪位政要让你觉得采访过程很艰难呢?

芮成钢:大概是布莱尔(前英国首相)吧。因为当时我们采访中谈到了利比亚的关系,他不太喜欢回答。首先布莱尔对这个问题很排斥,再有就是他的口才太好了,总是要把这个问题轻描淡写地绕开,进行得非常艰难。

新文化:在央视高端访问的主持人中,你的风格不是很尖锐,为什么呢?

芮成钢:因为我是一个比较轻松的人,平时做节目就和你现在看到的我一样,很放松。但我不是不问尖锐的问题,我习惯把尖锐的问题包裹在上下文里,以轻松的方式问出来,这样比较容易让我的访问对象和我之间没有隔阂。

新文化:这点和央视从前的高端访问主持人特别不同。

芮成钢:这个和个人风格有关,但我觉得也和时间有关。十几年前流行的访问风格是挑战对方,来了一个外国政要或者是知名人物,我们的任务是问一个问题让他尴尬,尖锐得让他疼、脸红、不舒服,这样我们就成功了,可以和别人说:“你看某某在国外怎样,但我们可以问倒他!”但是现在的访问风格则是平等的对话,传递有价值的、尤其是和中国有关的内容,关键在于内容,不在于挑战。

新文化:对央视来说也有这种改变吗?

芮成钢:当然!你知道,对十几年前的央视来说,来了一个国际上的大人物非常不容易,他们到了央视演播厅本身就是一个重要事件。但是今天,太多国际上的大人物到中国来,他们不只做客央视,也会做客地方媒体,所以我们就不能单纯满足于谁到我们央视来,而是他们在央视说了什么。

高考经验

成绩是由心态决定的

新文化:你是1995年合肥市高考第一名?

芮成钢:是的。老师曾经和我说,高考是全世界最伟大的考试,但我觉得其实不是伟大,而是压力最大的考试。高中的时候我生活得也很辛苦,面对高考也曾经抓狂。

新文化:你还记得当时的状况吗?

芮成钢:在高考的前几天,我做好了绝对不复读的准备。在填志愿的时候从一流大学到大专填了无数个志愿,甚至还填了一所东北的民办大学,考试之前我就和家人沟通,不管考得怎么样我都会去读,反正4年之后我又是一条好汉!家人同意了,所以我当时的心态特别轻松,也因此在考场上发挥得特别好,最终被外交学院提前录取。

新文化:很快就要高考了,你可以分享经验吗?

芮成钢:高考的经验就是心态要放松,每一个面临高考的人都已经尽力了,最后的成绩都是由心态决定的。而且,我见证过无数高考考砸了的人,在未来的生活中无比成功。考生和家长都应把高考当成对性格的一种磨练,不要过于在意就好了。(本报记者 殷维)

 

责任编辑:杨旭东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