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品味 > 娱体 > 娱乐 > 正文

一个人的念白(4)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机遇

此次接见,确实是于会泳的一个重大转折,他对音乐的精通和理解,与江青的想法不谋而合。

1963年上海元旦联欢会上,柯庆施提出“大写十三年”的倡议,给“革命现代京剧”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此时于会泳已经是造诣深厚的音乐理论家,他强烈希望自己的理论能在“革命现代京剧”中得到充分运用。即将升任“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旗手”的江青对参与“革命现代京剧”的音乐工作者们提出了三个标准:“一是懂现代音乐;二是懂戏曲的规律;三是愿意搞戏曲现代戏音乐创作。”这时的于会泳还在“革命现代京剧”的大门口徘徊、转悠,想进门而不得,江青的这三点要求,简直就像为于会泳量身定做。于会泳的机会来了。

1965年3月6日,符合标准的于会泳一脚跨进了上海“戏改创作小组”,被任命为《海港的早晨》(即后来的《海港》)音乐组组长。召于会泳来是为了搞戏,于会泳的目标也是为了搞戏,但他却从此跳进了中国政治的火坑。

进入戏改小组没几天,他的天赋发挥了强大作用,立刻从前人已有的实践中领会了“戏改”对音乐的要求,很快写下《戏曲音乐必须为塑造英雄形象服务》,发表于1965年3月28日《文汇报》,5月17日又发表了《评郭建光的唱腔音乐设计》。于会泳用自己的作品以及悉心传授征服了演员,更重要的是——他打动了江青。

6月11日,这对于会泳是个重大日子,他不仅被江青接见,并且认了老乡。

此次接见,确实是于会泳的一个重大转折,他对音乐的精通和理解,与江青的想法不谋而合,或者说,于会泳总能准确理解江青的意图,并且应用到剧本中,不久,于会泳成了江青实际上的音乐顾问,他甚至有不经批准就可以直接面见江青的待遇,如此待遇,在上海除张春桥,唯于会泳一人。

在“京剧革命”的道路上,江青越来越倚重于会泳,于会泳升任为“戏改工作小组”的音乐大组长,总管各剧组的音乐设计。而张春桥对这个精通艺术而完全不通权谋的于会泳也从顾忌到放心,把“革命现代戏”的改造工作全部交给了他。

巅峰

九大上,“于会泳”这个名字写进了大会主席团名单,于会泳坐到了主席台位置上。有个成语叫“一步登天”,于会泳做到了。

《奇袭白虎团》海报

《红色娘子军》剧照

浮沉

于会泳对于样板戏最重要的理论贡献就是提出了“三突出”理论,这个理论伴随着文革祸害了中国文艺界将近十年,不仅是样板戏的理论,也是文革期间所有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的一个基础理论。1968年5月23日,《文汇报》刊登了于会泳的文章《让文艺界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文章中他首次使用了“三突出”的概念,这个理论的具体表达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更让江青心满意足的是,于会泳把这个理论的发明权送给了江青。

由于他在“样板戏”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于会泳被“推选”为中共九大代表。有意思的是,那张曾经在革命前辈们看来十分重要的、写给“蒋军兄弟”的纸条,在被我们认为“极左”的张春桥、徐景贤们看来却连屁也算不上一个。这是不是太幽默、太滑稽了?后来,徐景贤把这张纸条从于会泳的档案中抽了出去,而曾经利用这张纸条整过于会泳的人,一下失去了“于会泳是叛徒”的证据,其下场殊为悲惨。于会泳本人没有表达过整治他们的愿望,当时的政治生态也不需要于会泳表达什么,自然会有人去“替官行道”。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