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山东有望成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前沿 机遇挑战并存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13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韩国总统李明博以及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共同商定,年内将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 历时5年谈判的中日韩投资协定也终于正式签署。这份协定旨在促进并保护投资,为即将开启自贸区谈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我国与日韩地理位置最接近的山东,有望近水楼台,享受产业投资、技术交流的经贸礼包。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年内启动

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出席会议。三国领导人同意年内正式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并见证签署中日韩投资协定。

 

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总理温家宝欢迎韩国总统李明博(左)、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右)与会。新华社发

中方倡议在山东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

建立中日韩自贸区 机遇挑战并存

机遇——将促进中国转型升级

专家们认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关税减让后的贸易创造效应将增强三国间经济的相互需求,提升贸易量,消除贸易壁垒,扩大区域内市场,推动三国经济融合,实现三国互利共赢。

此外,自贸区的建立将为中国的出口部门提供增长的动力,对经济发展起到拉动作用。在此过程中,就业岗位的增加也将为三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挑战——弱势产业或面临冲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表示,自贸区的建成会冲击发展滞后、竞争力较差的产业,同时又会给那些竞争力强的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对于中国而言,如果能利用建立自贸区这一机遇对落后产业进行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将有利于国内产业的进一步优化。

中国产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而在技术密集型和高技术、信息技术、精密化工、精密仪器设备、中高端船舶、石化和钢铁产品等高附加值领域,中国则处于相对弱势。

 

山东有望成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前沿

中日韩三国日前正式签署投资协定并决定年内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方还倡议利用中国山东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并积极考虑在日韩选择合作的区域,建立三国产业合作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青岛、烟台等地逐渐成为日韩企业来华投资的热土。有消息显示,青岛将围绕在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中日、中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的工作已经展开专门规划,将重点探讨设立中日、中韩创新合作园的可能性。

山东如何能"先行一步"?

山东具备产业优势

“山东不仅具有区位优势,工业产业优势也比较明显,与日韩之间的产业互补性较强,空间还很大。”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广杰说,山东正在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要成为中日韩经贸合作的先导区。李广杰认为,山东作为一个沿海经济大省,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体系较为完备,产业基础比较好。”

日韩为山东最大贸易伙伴

来自山东省商务厅的数据显示,2011年,对日本和韩国的出口,占到了山东2011年1258.4亿美元出口总额的24.8%,接近1/4的份额,堪称我省第一大贸易区。

青岛区位优势明显

青岛不仅是山东的门户,而且拥有深水岸线码头和韩国隔海相望,同时在2008年,青岛的保税港区运行,被认为是中韩自贸区先行试验区的第一步。来自商务部的信息显示,青岛已被商务部确定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调研基地。

自贸区力促山东产业升级利好山东经济

山东省商务厅人士预计,由于欧美市场对山东省出口商品的需求,短期内难以摆脱低迷;而日韩作为山东最大的贸易市场,中日韩自贸区的启动,有望继续提升山东对日韩出口,为稳定山东外贸增长,发挥更为重大的作用。

在扩大日韩市场保持我省外贸稳步增长之外,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顾春太认为,“对山东经济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外贸速度,而是产业结构和层次的优化。三国自贸区建立后,日韩在电子、化工、钢铁、汽车、造船等产业上的优势,将倒逼山东企业升级转型。”

瓶颈——缺乏自主创新

山东大学日本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张乃丽告诉记者,日韩目前在山东投资的项目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也是山东在这方面的优势。但由于承接起点低,在一些行业仍不太理想,比如高新技术产业,在行业规模和吸引人才方面仍然与大连等地存在差距。

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广杰表示,目前我们最大的瓶颈仍然在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上。过去我们承担了不少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已达30%,但 大部分产业都是跨国企业在山东设立的加工、组装车间,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在产业层次上,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不够。

中日韩自贸区将惠及多个行业

中日韩三国日前决定年内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商务部研究院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光辉对记者表示,未来自贸区的建立将对三国经济发展带来助力,节能环保、贸易物流等多个行业有望受益。

青岛科技大学东北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晓莉表示,青岛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的优势明显和地位突出。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将为青岛的产业升级换代带来一次发展的良机,而区域内传统的海洋、商贸、家电、农业等优势产业将从中受益。

海信电器董秘江海旺表示:“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对家电行业是一个利好,在电子产品原材料的采购上会有着积极影响。另外,公司一直致力于开拓日本市场,而日本家电市场过去一直比较封闭,自贸区的建设或有利于公司加速拓展日韩市场。”

 

责任编辑:李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