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案例剖析 > 正文

iPad商标案,苹果底气何在?

来源: 新京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关注“iPad商标侵权”

苹果公司和唯冠公司的处境是:和则两利,苹果继续使用iPad品牌,唯冠收一笔转让费。不和则苹果可以转身,而唯冠的债权人将两手空空。

2月14日晚,亚马逊中国应苹果公司要求,将iPad产品从网站下架并暂停销售。苹果公司同时就iPad商标案发表声明:“多年前已经购买了唯冠公司在全球十个不同国家的iPad商标权。唯冠拒绝承认和履行涉及中国部分的协议。”上述举动表明,苹果公司将继续在与唯冠博弈iPad商标中保持强硬的立场,甚至有诉讼败诉后停止销售产品的暗示。为何苹果公司仍如此强硬?作为旁观者,笔者认为有以下理由。

首先,道义上,唯冠方并不比苹果公司占优。双方iPad商标转让合同争议的核心是签订主体不对,签署合同的不是商标权人深圳唯冠,而是其关联公司台湾唯冠,但考虑到本合同是一个全球性的合同,涉及十几个国家,唯冠在其他国家都履行了合同,把商标转让给了苹果公司,只有在中国大陆,因商标持有人深圳唯冠濒临破产,被债权人牵制,才使合同的执行发生了问题。可见,转让合同白纸黑字已签好并付款,现在是唯冠方毁约,苹果公司不理亏。

至于外界所传,苹果不是直接和唯冠签的合同,而是通过英国“白手套”公司签约,涉嫌欺诈,笔者认为是对商业惯例的误读。从来大公司要收购商标、域名之类的知识产权,都是通过代理出面。因商标、域名之类的资产,虽然本身有一定价值,但只有背后有美誉度的产品或服务支撑,价值才会大幅增长,如果大公司自己出面买,肯定会遭遇坐地起价,所以通过“白手套”买更能反映其本身价值,也更符合经济规律。

其次,苹果公司实力较强,唯冠公司律师所制定的打击策略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打击的渠道,但这些措施苹果公司承受得起,再加上其下一代iPad产品即将上市,即便诉讼败诉也有回转余地。下面我们就逐一进行分析:

一、海关进出口投诉。

据报道,唯冠已向中国海关进行了行政投诉,要求禁止侵犯其商标权的苹果公司的iPad进出口。但iPad基本都是在中国保税区装配制造的,海外iPad商标权在苹果公司手里,境外销售不侵权。同时其制造商富士康在中国大陆雇佣了上百万劳动力,苹果又是其屈指可数的大客户,禁止苹果进出口,将影响上百万人就业。涉及上述两个因素,海关禁止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二、商标转让合同诉讼。

虽然苹果公司已经在iPad商标转让合同案输掉了一审,二审翻案可能性也不高。但其最坏的结果就是拿不到商标,然后对iPad产品改名。考虑到下一代iPad产品下月可能发布,这个机会使苹果公司的改名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只在中国。如果新产品以新品牌命名,对苹果公司的用户而言,也不会影响其购买。因此,产品改名,苹果不怕。

反观唯冠,iPad商标是这家负债累累、濒临倒闭企业的唯一有价值资产,如果苹果放弃这个名称,该品牌几乎就没有价值。因为,品牌真正的价值是其背后的产品及服务的美誉度,如果公认的提供者推出了新品牌,老品牌的价值就会被抽空。

三、商标民事侵权诉讼和商标侵权行政投诉。

 

唯冠公司在上海起诉了苹果公司iPad商标侵权,同时向全国多地工商机关投诉苹果公司。这两项举措里杀伤力较大的是行政投诉,意味着全国工商部门可对苹果公司进行罚款。但前文已述,苹果商标转让一事并非恶意侵权,从处罚和侵权赔偿计算的合理性上看,罚款和赔偿不会是个“天价”,同时苹果也可以对此进行行政诉讼。而且工商部门有“一事不再罚”的规定,因此,如果苹果所在地工商局对其进行了罚款,其他地方的工商部门理论上不能继续罚款,最多处罚苹果的经销商。况且苹果公司也可以在缴纳罚款后起诉台湾唯冠,要求其承担责任。

归纳一下,苹果公司和唯冠公司的处境是:和则两利,苹果继续使用iPad品牌,唯冠收一笔转让费。不和则苹果可以转身,而唯冠的债权人将两手空空。所以,苹果公司有强硬的底气,他们既可以做好更名的预案,也可以等着最后和唯冠谈一个转让价格。

游云庭(上海 律师)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