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品味 > 娱体 > 娱乐 > 正文

资本涌入吹大电影市场泡沫 光环背后多数亏损(2)

来源: 新京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投资电影难在项目估值

银行方面称,其他很多贷款项目都有固定资产抵押,但电影投资失败只会剩下一堆废胶片,风险很高。

大制作可能意味着高票房,但并不等同于高收益,而小制作却往往出奇制胜,获得了更好的效果。2011年最经典的案例就是《失恋33天》。投资仅900万元的《失恋33天》,累计票房高达3.5亿元,获得了近17倍的投资收益。

投资电影风险有多大?张先生道出了投资电影的难处,要找到合适的电影项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无论是贷款还是投资,都免不了一个估值和定价环节——它到底值多少钱。

给电影做过贷款的银行客户经理谈道:“过去做授信,什么样的公司都见过,但是像电影这样的很少见,不像别的东西,失败了还有地、厂房等固定资产,文化产业如果失败了就什么也没有,几乎没有什么资产可以作为投资保证,电影砸了就会只剩下一堆废胶片,风险更高。” 所以,在文化产业界,最靠谱的还是看人,主要是以导演为核心的主创人员和制片方的过往记录和推广宣传能力。”

电影产业是典型的轻资产。创作人员是临时签合同,日常雇员可以随时被高薪挖走,看得见、摸得着的资产少之又少,历史悠久的好莱坞片商可以用大量经典片库版权和早年购置的土地为新项目贷款融资,但发展才十数年的中国电影就没这么幸运了。

一位信托公司负责人透露,曾经想尝试电影投资项目,但拿到《关云长》的剧本时,只能“爱你在心口难开”。“风险未知,我们也不太敢投,这比贷款的风险还大。”该人士称。

跟着经验走,捧红了所谓的大制作、大导演、大片。由于缺乏理性的分析工具使得投资者、参与者只能通过“多投几部”来对冲风险,而无法把握影响一部电影是否能赢利的最关键因素。

业内认为应加强风险控制

国外有专业保险公司对影片投入市场后的收益进行监测。业内人士称,中国在这方面应加强风险控制。

“盲目是对这个行业最大的瓶颈,缺乏理性,产业投融资难以量化,何谈深入发展?”赵海城说。

据了解,中影股份已经联合艾亿新融资本推出了中国首个电影票房量化分析系统(BRP)。正如晨星之于基金投资、穆迪之于债券投资,BRP将帮助电影投资人、银行和金融机构、制片人量化一部电影可能的收益。

艾亿新融资本BRP系统通过对过去4年中600多部影片的统计分析,发现了六条有趣的现象:低成本的影片一般会比大片更卖座;无名小卒主演的影片要比明星主演的影片利润率更高;类型的艺术特征跟利润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但评论的多寡(好评或者劣评)跟利润之间有密切关系;不含暴力、色情成分的家庭影片最容易赚钱;大片的续集要比普通新片更容易赚钱;明星在为影片带来更高票房的同时,也往往拉低了利润率,因为大部分收入进了明星的口袋。

“有效实现金融资本和电影资产的对接,BRP能帮上忙,但这不是全部。”艾亿新融资本投资银行部影视产业组董事经理刘小平说。这个考题会留给金融机构,而非电影。

金融与电影产业的结合国外已有很好的经验。比如国外有专业保险公司,当一部影片投入市场,就会有在各个层面上的收益监测。

赵海城表示,风险控制现在看起来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业外资本和境外资本涌入得越来越厉害。怎样保证资本投放是安全的、是透明的?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投资方的保护,实际上是对整个电影产业的保护。

“任何一个产业,任何一个投资方向,有赔的时候就必然会冷静,要么转身走掉,要么重整旗鼓,重整旗鼓者会反思总结,中国电影投资已经有了理性的土壤。”赵海城说。(记者 苏曼丽)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